2014年12月2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企業重組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 題的通知》(財稅〔2014〕109號)。2015年5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資產(股權)劃轉企業所得稅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 告2015年第40號)。該文件對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間股權劃轉所得稅征管作出明確規定,對降低內部股權交易成本有積極意義。本文通過案例分析,對母子公司之間如何處置股權作稅務籌劃。
為優化股權結構,丙公司股東會作出決議,將其持有丁公司40%股權轉讓給甲公司。丙公司稅務部草擬了兩種處置股權稅務籌劃方案,并委托稅務師幫助分析其方案的可行性。
一、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通過有償轉讓,采取“兩步走”操作方式。
第一步,先提請股東會,對丁公司歷年累積盈余進行分配。丙公司對丁公司初始投資成本800萬元。經資產評估機構對丁公司2015年7月31日各項資產、負 債評估,凈資產公允價值3900萬元,與賬面凈資產價值相等。其中,實收資本2000萬元,法定盈余公積180萬元、未分配利潤1720萬元,應分配股息、紅利為:1900×40%=760(萬元)。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規定,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屬于免稅收入。
第二步,再轉讓。通過分配利潤后,丙與甲商定的股權轉讓價格為:3900×40%-760=800(萬元),與計稅成本相等,不需繳納企業所得稅。
第二種方案:劃轉方式。由丙公司將其持有丁公司40%股權通過劃轉方式給甲公司。由于是母子公司之間的權益交易,不需確認損益,按財稅〔2014〕109號文件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40號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相關備案手續即可。
二、分析
第一種方案:稅務師與管理層溝通后得知,本次股息、紅利分配方案中,乙公司不參與,但保留其分配權利。另查閱丁公司資產負債表,稅務師發現“短期借款”余額3000萬元,系從A銀行借入。據了解,丁公司與A銀行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關系,從未違約。近幾年來,丁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所需資金均由A銀行提供,且利率與其他銀行相比,處于較低水平。但借款合同明確下列內容:如借款人違反本規定用途,在稅前會計利潤未用于清償借款人在該年度內清償的本金、利息和費用或者稅前會計利潤不足以清償下一期本金、利息和費用時,借款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股東分配股息、紅利。據丁公司財務部經理解釋,此條款必須遵守,否則會失信于銀行。因此,丙公司提出先分配股息、紅利后出售股權“兩步走”方案不可行,應按轉讓股權方式進行稅務處理。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規定,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丙公司應繳納企業所得稅=(1560-800)×25%=190(萬元)。
第二種方案:財稅〔2014〕109號文件規定,享受特殊性稅務處理是指對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業之間,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業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業之間按賬面凈值劃轉股權或資產。
本案例中,甲公司間接持有丙公司100%股權,丙公司直接持有丁公司40%的股權,通過劃轉方式給甲公司,不能直接適用財稅〔2014〕109號文件的規 定。稅務師了解到,甲公司內部之間發生股權劃轉交易后,未來5年各自仍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在此前提下,稅務師建議采用“兩步走”操作步驟。
第一步,先將丙公司直接持有丁公司40%的股權,劃轉給乙公司。按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40號第一條第(三)款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即100%直接 控制的母子公司之間,子公司向母公司按賬面凈值劃轉其持有的股權或資產,子公司沒有獲得任何股權或非股權支付,母公司按收回投資處理,或按接受投資處理, 子公司按沖減實收資本處理。母公司應按被劃轉股權或資產的原計稅基礎,相應調減持有子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
第二步,再由乙公司將該股權劃轉給甲公司。這樣操作,既符合財稅〔2014〕109號文件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40號要求,又能實現股東會提出的優化股權目標。
因此,丙公司采納了稅務師提出的第二種股權劃轉方案。重大疑難案件辦理
重大疑難稅務案件研討 未登記建筑合法性論證 重大疑難刑事案件研討 重大疑難行政案件論證 重大疑難民商訴訟案件重點領域
出口退稅 增值稅案 房地產稅 稅務訴訟 稅法顧問代理范圍
案件委托 法律援助 法學專家論證 專家證人出庭 司法鑒定評估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法學專家 智律網 屋連網QQ/微信號
10566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