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一直未能走出谷底,市場環境持續惡化,這一情況客觀上拖累了外向程度已經很高的中國經濟的進一 步復蘇。而由于資源環境和投資效益遞減等因素,我們又不能繼續依賴以往那種大規模的、但經濟效益很低的投資來維持經濟的增長。因此,進一步促進國內消費市場的發展,提高居民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就成為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一個繁榮健康的國內消費市場能否形成和發展,大致上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
1.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2.居民實際稅收負擔水平的有效降低;3.市場能夠提供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物質產品和其他各種非物質類需求;4.社會保障體系完整,在相當程度上解除居民在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顧之憂,使其敢于在即期消費上花更多的錢。
以上這四個方面的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國家的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有關。
按照這樣的理論架構來分析,我國現階段的財稅體系在以上四個環節上都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首先,我國的宏觀稅負(年度國家稅收及各種非稅收入總和與GDP之比)已經達到33%左右(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財政年度情況報告———2014年》),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提高的空間已經不大。
其次,居民的實際稅收負擔高于名義負擔,主要原因是:一是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薪稅收是超額累進的,應稅所得額超過每月4500元以上部分稅率就高達 20%,這部分居民的實際稅收負擔遠高于公布的平均稅負水平。二是由于我國稅制是以間接稅為主,廠商在經營環節所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隱含在商品 和勞務價格之中,而這些稅收最終仍將由廣大消費者負擔。
第三,現階段我國企業的總體稅收負擔仍然較高,尤其是在鼓勵企業創新,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具體落地環節還有相當多的制度脫節與措施不到位。
第四,在社保資金的征繳、管理和使用上,還存在著畫地為牢、地區之間不能結轉支付等問題,給全國統一流動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與完善造成了障礙。
關于完善財稅體制,進一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方面,我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適時對企業所得稅法進行調整,切實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目前我國為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小微企業已經出臺了非常優惠的減稅政策,建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所有企業(國家政策限制的行業除外)實行普惠性減稅,現階段可以考慮在三年之內將企業所得稅稅率減為15%,以幫助企業渡過暫時的困難。
2.暫緩執行消費稅擴大征收范圍政策,尤其是暫緩執行對高端消費品的征收政策,以利于擴大內需,繁榮國內消費市場。
3.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總體降低居民的稅收負擔。建議:(1)將現行的工薪稅從7級進一步簡化為5級;(2)將現行工薪稅稅率最高一級45% 降為35%;(3)提高起征點為每人每月5000元,并實行彈性起征點制度,全國人大可授權給各省市自治區,根據當地的物價水平和經濟發展程度,有限度地 上浮或下調起征點。
4.暫緩開征房地產稅,尤其是對于涉及千萬百姓家庭的普通住宅的房地產稅的開征更應格外慎重。
5.盡快實施社保收費改征社保稅,并由中央統一征收管理和使用,以利于資金的安全保值,高效運作,為全國統一健全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重大疑難案件辦理
重大疑難稅務案件研討 未登記建筑合法性論證 重大疑難刑事案件研討 重大疑難行政案件論證 重大疑難民商訴訟案件重點領域
出口退稅 增值稅案 房地產稅 稅務訴訟 稅法顧問代理范圍
案件委托 法律援助 法學專家論證 專家證人出庭 司法鑒定評估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法學專家 智律網 屋連網QQ/微信號
10566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