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影院_青青久草_性xxxxfreexxxxx_欧美少妇作爱视频 - 亚韩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您好!歡迎來到稅法專家網,我們竭誠為您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務!

13681086635

400-650-5090

QQ/微信號

1056606199

 稅法專家網 > 稅收法治 > 稅收立法

最高法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將帶來一場金融革命

信息來源:中國稅法專家網  文章編輯:超級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5-08-10 09:45:40  

    這場金融革命要革誰的命,當然是革銀行的命。既然可以從民間更方便、更快捷地借到錢,那么還需要去銀行求爺爺告奶奶央求著銀行貸款嗎?

    8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其中絕大多數的規定,只是對之前的一些問題的規范和確認。真正最重要的是第十一條的規定:“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此條規定,說他可能會引起一場震動,一點都不夸張;甚至說它將帶來一場金融革命,都毫不為過。

    此前,企業間的借貸合同明文規定按無效合同處理。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制定的《貸款通則》第二十一條 :“貸款人必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經營貸款業務,持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或《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這也就將貸款人的資格限定在銀行類機構以及投資公司等,而限制了絕大多數其他企業的貸款權利。法院一般會因此而判定企業間的貸款合同無效。如果企業向外企業貸款,不光貸款合同會被認定為無效,利息收益也會被追繳沒收,法律風險極大。

于是,銀行----這樣一個本質上的服務行業,卻成了爺。這些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不定期性波動,致使企業的貸款需求大增,而且往往很急。可是再急,也只能從銀行貸款——普通人沒有足夠資金,而有足夠的資金的公司礙于法律風險,難以對別公司貸款。導致只能由銀行坐收其利。中國的銀行業是公認的效率低、服務差,但是因為其壟斷貸款行業,存進來錢再放出去坐吃利息,躺著就把錢掙,反而是成了全世界盈利排名靠前的公司。一個服務行業,本應該是在謀求利潤的業務上好好服務,而中國的銀行卻是在拉存款的業務上下大力氣,貸款業務反而可以坐享其成,等著別人求上門來給自己送利潤,多么畸形的市場。

這就導致了企業的貸款成本很高。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利率一般6%左右,可是由于銀行的賣方市場,企業求著銀行給貸款款,結果貸款成本通常會到百分之十幾,并且還產生了很多畸形的業務,比如,兩個公司,一個想借一個想貸,情投意合,但是人民銀行的規定橫亙在那,有風險。不得已只好找一家銀行,出借方把錢存進銀行,指定將該筆款貸給借方,銀行從中代收利息,再抽幾個點的費用,輕輕松松的把錢給賺了。再比如更常見的是,出借方以個人名義向別公司貸款,這是普遍的企業借款操作,這樣帶來的問題是個人出借帶來的資金能力、抗風險能力、以及財務和稅務成本的增加等等。

   《貸款通則》當時規定的初衷,是出于所謂的“穩定金融秩序”,但后來導致的結果是保護了銀行的壟斷利益,而加大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搶奪了有錢企業的正常的盈利權利。現實中的民間借貸,一分、兩分利息甚至三分利息都是平常的事,這次的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就直接規定到三分利息為自然保護區,也是符合社會實情的。有錢的企業本可以把企業余錢借出去賺取利潤,可是礙于規定只能存在銀行,一年一兩個點的利息;相反銀行卻可以拿著這些錢,去賺取十幾個點的利潤,這和搶錢有何區別呢?

我國一直對銀行業一直存在過度保護。比如一般的搶劫是判三到十年,而搶銀行就有可能判死刑。問題是銀行也不過就是一個公司、一個企業,和其他公司、其他企業沒有本質的不同。銀行又不等于政府,很多銀行的股東還是外國人,沒理由給超國民待遇。對銀行業的過度保護,本身就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治原則。

回到法律層面,法院這些年來依據《貸款通則》,裁判了許多企業間的借款合同無效,這其實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按照《合同法》,判定合同無效的依據只能是法律或者國務院出的行政法規。《貸款通則》不過是人民銀行出的規定,不能否定合同效力。

事實上這些年法院也多少判了一些企業間的借款合同有效,并且支持利息支付,筆者都代過這樣的案子。但是由于缺少明文規定,最多不過會議紀要,所以法院的步子也非常扭捏,無法全面鋪開,結果反而是法院判有效、判無效的都有,這種情況真是律師的災難。怎么跟當事人解釋?在最高法自己出的《借款 擔保卷 判例集》中,同時寫了兩個案子的判決,一個判有效、一個判無效,這叫人如何是從?

所以這次最高院的解釋,打掉銀行業的貸款壟斷,放開企業借款的手腳,尊重法律規定和市場規律,是個大大的進步。

當然問題也一定會有,比如說,按照《解釋》,企業的貸款利息可以收到24%每年,操作好了甚至可以達到36%,絕大多數業務是達不到這等利潤率的。企業當然會更愿意去放貸。一些有錢的大公司可能很快就加入此隊伍。更令人擔心的國企央企,拿著國家的錢,放著高利貸,還可以大大增加業績。還有銀行,擠兌也許不至于,但必將流出不少資金,企業拿走自己的存款去放貸;而且銀行業守著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巴巴看著別公司24%36%的利息,自然不會甘心。接下來的利率市場化,指日可待。

注:本文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稅法專家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502392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