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是對于本次新修訂的《稅收減免管理辦法》的最好形容。將大型企業從繁瑣、繁重的重復性資料提交工作中解救出來,使辦稅人員只要按照企業所得稅事后備案類優惠辦理報送資料操作指南,只要符合相關規定就準予備案,整體流程清晰,操作便捷。
除在整體流程、職能、審批制度進行了深度改革外,本次修改同時對本案時間、報備制度、未享受減免稅補救措施等多方面進行樂調整,使納稅人能夠真正享受到切合實際的稅收優惠政策。
雖然,制度的簡化利好了納稅人備案,但也會使一些企業動起了“心眼”,他們不依法進行備案,此時風險隨之而來。
第一、納稅人申報材料、計稅依據的真實性和減免稅條件是否發生變化;
第二、納稅人的實際經營情況是否符合減免稅條件、是否按照規定期限和規定用途享受減免稅;
第三、有關專業技術或經濟驗證部門認定的資質證書是否真實;
第四、納稅人享受核準類或備案類減免稅的,對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材料有留存備查的義務,日后稅務機關要去檢查或者評估時納稅人要拿出證據,沒有證據,稅務機關可以把報備的資料推翻。
實踐中,有的納稅人存在虛擬符合稅收減免條件享受稅收優惠的現象。有的企業不符合稅收減免的條件,但是為了享受稅收減免,“創造條件”享受優惠。在“創造條件”的過程中,虛擬符合稅收減免的條件,這種行為是稅務機關重點關注并打擊的,企業必然面臨很大的稅務風險。
還有的企業由于自身原因,比如財務人員更換導致銜接不善,或者財務人員自身素質等問題,也會直接影響企業能否順利享受稅收優惠。
那么,納稅人如何進行風險自控呢?稅務機關建議納稅人應該從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入手。
第一、對申報材料、計稅依據的真實性把關,不能虛構材料;
第二、納稅人的實際經營情況如果發生了變化不再符合減免稅條件,就不能有蒙混過關的思想繼續申報減免稅了;
第三、有關專業技術或經濟驗證部門認定的資質證書一定要真實,因為很多稅收減免的條件就包括納稅人要獲得相關部門認定的資質證書;
第四、檔案資料要保存好,以備稅務機關進行事后監管。
同時,以下三個方法可以幫助納稅人自控風險,提高風險應對能力。
首先,經常參加稅法培訓,及時了解最新稅收政策,有問題咨詢稅務人員。稅務機關經常舉行的培訓對財務人員正確掌握最新的稅收政策、備案的要求非常有幫助。企業財務人員一般都是中級會計師以上水平。所以,自身業務素質較高,加上經常培訓和及時與稅務人員進行溝通,把風險消滅在備案之前,這個很關鍵。
其次,借助外部機構查漏補缺。如RTF會對企業的相關稅收減免備案資料進行審核,從而使得企業更多了一層保險。很多公司為了防范風險,實施了三級復核,即辦稅人員先檢查,然后再送到財務主管檢查,最后再讓外部機構審核把關。
再次,拿不準的事項采取謹慎原則處理。如果遇到拿不準的事項,企業寧可采取謹慎原則,自己將風險點消化掉。比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事項。如果企業認為沒有強 有力的證據說明相關費用是否應該合理分攤,或者,雖然企業能解釋,但是擔心稅務機關不采信,遇到這樣的費用,企業就采取謹慎性原則,不對該費用進行分攤, 從而減少以后備案時的風險。
重大疑難案件辦理
重大疑難稅務案件研討 未登記建筑合法性論證 重大疑難刑事案件研討 重大疑難行政案件論證 重大疑難民商訴訟案件重點領域
出口退稅 增值稅案 房地產稅 稅務訴訟 稅法顧問代理范圍
案件委托 法律援助 法學專家論證 專家證人出庭 司法鑒定評估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法學專家 智律網 屋連網QQ/微信號
10566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