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在全國范圍內試行《全國稅收征管規范(1.0)》(以下簡稱《征管規范》),以稅收信息化為支撐,簡化和優化稅收征管業務流程,實現了全國稅收征管業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如今,《征管規范》實施已近2個月,各級稅務機關不斷規范征管操作,提高辦稅效率,為納稅人提供更穩定的辦稅預期和更便捷經濟的辦稅體驗。
操作規范 稅收執法更公正
《征管規范》對稅務登記、認定管理、申報納稅、稅收優惠等11大類152小類612個具體稅收征管事項的操作標準、處理流程、辦理時限以及1087張表證單書等稅收征管基礎性和事務性工作加以規范,形成了稅收征管業務的基本體系架構,使各項征管業務便于操作、便于執行、便于落實,力求檢索簡單、脈絡清晰、示范直觀、提示明確。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國稅局征管科科長孫鵬飛說,《征管規范》推行前,由于缺乏規范的操作指導和監督,在為企業辦理稅務登記注銷時,為了省事,部分基層稅務人員會“代替”納稅人完成注銷前的清算申報等工作,將本應由納稅人承擔的法律風險轉嫁到了自己身上。“《征管規范》推行后,各項稅收業務都有了規范的操作流程,納稅人只需提交規范要求的資料即可,基層稅務人員也只需根據要求操作,既簡單,又能規避風險,對基層稅務人員來講,可是重大‘利好’。”孫鵬飛說。
征管規范還為自由裁量權的使用定下了標尺。湖北省國稅局按照征管規范中的違法處置、爭議處理等規定,將該局制定的《稅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中的行政處罰標準納入,把常見的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劃分為7大類62個小項,逐項確定處罰基準,壓縮自由裁量空間,讓其由“彈簧秤”變成“公平尺”。
征管規范還從16個方面規范了稅務稽查,要求加強權力制約、交叉實行稽查,有效杜絕了稅務稽查“放水、摻水、反水”等違紀不廉問題,避免了查“人情案、關系案”等現象。
穩定預期 保障納稅人權益
《征管規范》提出的執行政策規范化和辦理業務標準化,要求稅務人員必須按規范明確的事項,嚴格依法依規行政,在營造公平執法環境的同時為納稅人提供了更穩定的辦稅預期,讓納稅人享受到更有“準頭”的辦稅體驗。
“我和稅務局打了十幾年交道,最大的感觸就是,過去稅收征管制度規定碎片化,標準不一,不同地區或同一地區的不同稅務人員,處理同一類涉稅事項,可能出現不同結果。現在稅收征管標準和業務流程統一后,稅務師事務所跨區域辦稅時,對稅收征管預期更易把握,辦稅預期也更加穩定。”某稅務師事務所合伙人肖梅如此評價《征管規范》帶來的變化。
《征管規范》為稅收征管立了規矩,保護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湖北省華建盛達科技有限公司郭女士向國稅機關反映,同樣從事商業批發的其他企業核定所得稅預征率為4%,而自己是10%。武漢市洪山區國稅局迅速調查核實,發現其實際經營業務是橡膠制品,屬于批發零售行業,預征率不應按“其他服務業”確定,國稅機關由此對預征率作出調整。
簡化流程 辦稅便捷又經濟
《征管規范》在最大限度規范稅務人的同時,也在最大限度便利納稅人。其中與納稅人辦稅關系最為密切的當屬業務流程的簡化。《征管規范》從納稅人需求出發,減少表證單書,簡化工作程序,讓納稅人享受更快捷的辦稅過程和更經濟的辦稅成本。
湖南岳陽光輝農產品購銷有限公司的會計李輝最近正在為公司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準備資料,《征管規范》中簡化的辦理程序讓他省了不少事。根據《征管規范》的規定,納稅人只需攜帶一張《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表》和《稅務登記證》副本到辦稅服務廳就可以一窗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辦理時間僅需5分鐘。而在過去,辦理這項業務需要資料10余份,辦理過程要耗時10天以上。
據了解,《征管規范》1.0版目前正在全國試行,未來還將試行2.0版。征管規范1.0版是為“打基礎”,普遍提高全國稅務機關稅收征管規范化水平;2.0版則為“轉方式”,實現向現代集約化征管方式轉變。下一步,國家稅務總局還將持續規范稅務執法和審批標準,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稅收工作規范,提高稅收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水平,讓納稅人享受到更便捷高效、公平公正的納稅服務。
重大疑難案件辦理
重大疑難稅務案件研討 未登記建筑合法性論證 重大疑難刑事案件研討 重大疑難行政案件論證 重大疑難民商訴訟案件重點領域
出口退稅 增值稅案 房地產稅 稅務訴訟 稅法顧問代理范圍
案件委托 法律援助 法學專家論證 專家證人出庭 司法鑒定評估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法學專家 智律網 屋連網QQ/微信號
10566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