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降低辦稅成本,減少稅收風險,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于2021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部署要求,以及茂名市稅務局聚焦“五度”辦好10件“關鍵實事”的工作安排,茂名市電白區稅務局依據水產品加工行業重要事項、典型事項,梳理推出了水產品加工企業須關注的8項涉稅風險點,提醒企業及時規避涉稅風險。具體如下:
1.風險提示:水產品收購單價異常偏高
風險描述:根據《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在水產品行業試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辦法的公告》(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廣東省財政廳公告2013年第17號),水產品加工行業試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按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2〕38號印發)規定,“農產品平均購買單價”是計算企業進項稅額的重要指標。農產品收購發票雖然沒有了抵扣功能,但仍是財務核算的憑證且由收購企業自行填開。部分企業在收購水產品時可能存在抬高水產品買價,虛增采購成本,從而造成多抵扣進項稅額的情況。對于收購價格明顯偏高的且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將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
風險防控建議:水產品加工企業應規范財務核算,嚴格按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2〕38號印發)有關規定準確計算每月核定扣除的進項稅額,依法如實申報納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納稅人開具發票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逐欄、全部聯次一次性如實開具,不得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不符的發票,水產品加工企業不得在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時故意虛高水產品收購價格從而造成違規多抵扣進項稅額。
2.風險提示: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發生變化,未向稅務機關提出重新核定扣除標準申請
風險描述:根據《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在水產品行業試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辦法的公告》(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廣東省財政廳公告2013年第17號)有關規定,稅務機關按照核定程序審定的扣除標準僅適用于該納稅人的當前時期的生產經營情況。如果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發生變化,扣除標準已不再適用的,納稅人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重新核定扣除標準申請,主管稅務機關按照規定程序報省級稅務機關重新核定該納稅人的扣除標準。
風險防控建議: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發生變化,扣除標準已不再適用的,應及時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重新核定扣除標準申請并提供說明企業生產、經營真實情況的證據及申請資料,申請資料包括:
(1)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扣除標準核定申請書;
(2)《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申請表》;
(3)主管稅務機關要求的其它資料。
3.風險提示:水產品下腳料未申報銷售收入
風險描述:對于從事水產品加工的企業來說,水產品下腳料是加工過程中最常見的廢料之一。對于這些下腳料,一般處理方法是將其當作廢料丟棄或者直接作為飼料出售給養殖場和其他加工企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一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如果水產品加工企業對政策把握不準,對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廢棄物的銷售行為不進行納稅申報,就會產生漏繳、欠繳稅款的風險。
風險防控建議: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的通知》(財稅字〔1995〕52號)水產品下腳料也屬于水產品的范圍,銷售水產品下腳料應該適用和銷售水產品一樣的稅率向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
4.風險提示:環保稅申報信息不全
風險描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規定,應稅污染物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水產品加工企業往往只申報污水或者廢氣排放的數據,容易忽略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綜合利用的基礎信息申報,也未對噪聲源進行信息采集申報。納稅人應當依法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對申報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承擔責任。如果環保稅信息申報不全,就會產生少繳、漏繳稅款風險。
風險防控建議:企業要加強環保稅相關政策學習,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相關規定,如實、完整地申報應稅大氣、水、固體廢物和噪聲的排放信息及排放標準,避免出現少繳、漏繳稅款風險。
5.風險提示:兼營行為中的免稅項目進項稅額未分開核算
風險描述:水產品初加工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往往多元化經營,有兼營業務的企業,除了水產品初加工以外,還可能會從事上游養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企業從事的水產品養殖屬于免稅項目。按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文件印發)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水產品初加工企業的一般納稅人從事免稅的水產品養殖項目所使用的電費、水費、材料等,如果沒有與其初加工業務使用的區分,就會導致在水產品初加工應稅業務中違規抵扣了免稅業務的進項稅額,產生涉稅風險。
風險防控建議:如果有上述兼營行為,企業應當劃分免稅項目及非免稅項目的進項稅額,免稅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用于非免稅項目的抵扣。如果無法劃分的,按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文件印發)規定:第二十九條 適用一般計稅方法的納稅人,兼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而無法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銷售額+免征增值稅項目銷售額)÷當期全部銷售額。
6.風險提示:違規享受初加工水產品企業所得稅優惠
風險描述: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初加工的水產品項目免征企業所得稅。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的通知》(財稅〔2008〕149號)規定,水生動物初加工是指將水產動物(魚、蝦、蟹、鱉、貝、棘皮類、軟體類、腔腸類、兩棲類、海獸類動物等)整體或去頭、去鱗(皮、殼)、去內臟、去骨(刺)、擂潰或切塊、切片,經冰鮮、冷凍、冷藏等保鮮防腐處理、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水產動物初制品。熟制的水產品和各類水產品的罐頭以及調味烤制的水產食品不屬于初加工范圍。如果企業對政策掌握不熟,可能將水產品罐頭加工等不屬于初加工范圍業務申報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造成違規享受稅收優惠的風險。
風險防控建議:企業財務人員要加強對稅收政策的學習,重視稅收優惠政策的享受與落實,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應進行準確鑒別并判斷是否屬于優惠政策享受范圍,對把握不準的應及時咨詢主管稅務機關,避免出現違規享受稅收優惠情況而產生涉稅風險。
7.風險提示:簽訂農副產品收購合同未繳納印花稅
風險描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對國家指定的收購部門與村民委員會、農民個人書立的農副產品收購合同免納印花稅。”,水產品加工企業一般不是國家指定的收購部門,與養殖戶簽訂的收購合同需要繳納印花稅,避免產生漏繳少繳稅收風險。
風險防控建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附件《印花稅稅目稅率表》規定,購銷合同包括供應、預購、采購、購銷結合及協作、調劑、補償、易貨等合同。立合同人按購銷金額萬分之三貼花。水產品加工企業收購水產品簽訂收購合同屬于購銷合同,應按合同金額的0.03%繳納印花稅。
8.風險提示:向非農業生產者違規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
風險描述:根據《廣東省國家稅務局關于加強農產品收購發票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公告〔2015〕14號)規定,納稅人向農業生產者個人收購自產農產品,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領用農產品收購發票,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的經營項目和經營規模,對其領取發票的種類、數量、版面金額以及領取方式按規定予以確認;納稅人應按照發票管理辦法的要求領用、開具和保管農產品收購發票,如實填寫收購發票有關欄目,并向收款人逐筆開具發票。水產品加工企業直接從養殖戶收購的水產品應當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從批發商購進的水產品應該取得由銷售方開具的銷售發票。水產品加工企業如果錯誤對水產品批發商開具了農產品收購發票,是不符合發票開具規定的,在企業所得稅申報時不能作為有效稅前扣除憑證,已經稅前扣除的還需要進行納稅調增并按規定補繳企業所得稅款及滯納金。
風險防控建議:水產品加工企業應嚴格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收購水產品時按照相關規定根據不同銷售方取得對應的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不得向非農業生產者開具收購發票。
重大疑難案件辦理
重大疑難稅務案件研討 未登記建筑合法性論證 重大疑難刑事案件研討 重大疑難行政案件論證 重大疑難民商訴訟案件重點領域
出口退稅 增值稅案 房地產稅 稅務訴訟 稅法顧問代理范圍
案件委托 法律援助 法學專家論證 專家證人出庭 司法鑒定評估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法學專家 智律網 屋連網QQ/微信號
1056606199